110-2 D-Day|期末成果展|台大創新設計學院

大學Plus

大學Plus以優質教育為目標,透過場域間相互開放來發展「移動式學習」的多元路徑,藉此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及在地行動的能力。

本計畫以「生活博物館」概念整合地方知識網絡,讓不同關鍵行動者透過課程合作、工作坊、跨域學程、博物館群的合作,形成一個共學共創的有機網絡。目前正在場域學習與探索模式的基礎上,搭建跨領域課程模組,並與宜蘭員山鄉、南澳鄉等場域建立連結,與地方共同學習,以優化友善生活、永續發展教育的模式。

月經:理論、思潮與行動

 

 

月經,一個跨越物種存在的古老生理現象。你聽過它、你經歷過它、你想迴避它、你甚至厭惡它。月經的背後,包含著更多你所知道與不知道的面向,牽動了人類的生存、發展、與進步。   本課程重點包括由不同角度解釋或探討女性生殖週期現象與社會文化,為一個牽涉到性別平權,社會(科學教育),法律以及與經濟發展的議題。   本課程一個學期共二學分,每週上課二小時,藉由 16 週循序漸進的課程安排及不同專業背景的老師及業界人士,帶領修課同學由生物、醫學、人文及社會的面相了解月經。

生活即博物的展示與實踐

 

 

本課程將生活博物館(living museum)概念視為一種地域設計及建構族群與地方意義的對話空間與體驗過程。其中,「創意」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創意讓我們可以藉由各種生活物件展示與實踐之道與不同人建立連結,形成對話社群。當博物館的策展與參與讓人們開始藉由圖像、書寫、各種媒材創作展現自己的創意,博物館也打開了思考與連結的可能性,讓人人都能夠賦予日常生活經驗意義,成為為自身所出社會創造與記錄歷史的一份子。

田野工作坊

 

 

當代科學研究已脫越單一學科領域足以解答的範疇,真實社會的問題鑲嵌在多元的價值、技術和時空脈絡當中,跨領域和創新的取向日趨關鍵,本課程擬由田野工作促使學生在實境實做中開啟學習可能性。田野工作是「蒐集與創造資料的研究方法,也是切磋與創新理論、反省…知識的認識論,以及呈現各種生命情調相互激盪的存在論」。為促使不同領域的學生從實做中同時習得研究的技法,在真實情境中提煉出兼具在地意義與理論意涵的看法,本課程將透過二天密集的閱讀、實作、講授和討論,增進學生對田野工作的技能及素養。(一)田野技能練功房:講授「觀察」、「紀錄」、「提問」、「訪談」到「書寫」等技術方法,並在個人實作及團體交流當中掌握其原理及運用。(二)「田野倫理」:針對學生老師在社區情境裡常遇見的倫理議題,結合模擬案例討論田野工作者合宜的分際,以及合於情理法的回應之道。(三)田野進行式與真實人生:由具有田野踏查經驗的老師與講者分享自身在當中的苦樂與思考,鼓勵學生從事田野工作。

音樂合作的藝術與實踐

 

 

課程著重在帶領學生打開視野,了解不同地區文化藝術之美,培養更開闊與多元的音樂欣賞能力,並透過實際的地方踏查及群眾互動,激發出音樂的跨域連結與創意合作,進而體會與啟發音樂藝術之於生活的意義。 本課程為實作型課程,希望已經具備音樂演奏基礎或創作能力的同學能跨出舒適圈,藉由觀察社會中有趣或值得投入的議題,運用音樂進入不同領域進行互動,經由團隊合作的展演設計,製作出具有啟發性、有溫度、有共鳴的作品,共同創造與實踐音樂藝術之美。

探索更多來自 110-2 D-Day|期末成果展|台大創新設計學院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