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5222
Introductiont Life Design with Aesthetic Creativity
◼️ 本課程期望在修課同學們畢業之前,能夠透過戲劇、音樂、與身體律動的沉浸與實作,多方感受並欣賞自己與生活中的各種美好與優雅,體會到並理解到人生的開闊與多元,進一步覺察並塑造自己的品味與風格,從而在將來的生命與職場旅程中,以創意自信凝鍊出自己的信念與價值,勇於挑戰自己的潛力與不同可能,以創造具有長遠價值的事物 (create things that matter)。
◼️ 課程內容包括戲劇基本課程、音樂感受課程、身體律動課程、以及商管議題研討。
◼️【戲劇基本課程】:戲劇練習提醒同學打開覺察的能力:覺察自我、空間與他人,探索彼此的關係,並產生連結。即興共創練習刺激創造力,磨練溝通技能。期末的展演準備,凝聚團隊,以文字、聲音、肢體、音樂等各種元素表達情意,在空間說故事,合力完成作品。
◼️ 【音樂感受課程】:讓喜歡音樂,但是始終覺得有距離的同學,藉由分享人生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曲目理解彼此,因為有了故事,讓音樂欣賞更具有美感與層次:從音樂創作中的為什麼去解析音樂是甚麼。為何能激勵人?為何會刻骨銘心?或是如何營造情境、產生樂趣、陶冶身心…,透過多元的觀點開啟不同的視野與激發想像與應用力。
◼️ 【身體律動課程】:透過內在覺察、情感焦點及對動機的理解等主題,在創作動作的過程去了解他人行動背後的原因,也會幫助自己成為一個更有同理心的人。挑戰自我潛能並激發勇氣和努力,將整個人的不同層面,包含身體、聲音、思考和心理運作都串連在一起,最後將熱情、信心和存在感做表演藝術展現。每個人都可以獨創自己的風格,是一種自我探索的學習,激發個人潛藏的資源,從不斷地探索和學習中,發現更廣泛的新的美感,了解他人行動背後的原因,並能同理感受表演的魔力。
◼️【商管議題研討】:美感與品味對人生與工作的啟發、美學智慧 (Aesthetic Intelligence) 對企業經營與成長的重要性、文化藝術科技與商業創新、創意自信與設計思維、創造具有長遠價值事物的人生及職涯藍圖
這門課不知不覺就即將走到了尾聲,在這十幾周內我們接觸了許多不同的東西,戲劇、音樂、舞蹈,每一項都滋潤了我的生命,
擴展了我對美的認知。在戲劇當中,扮演、融入、雕琢每一個不同的人物,都讓我感到有趣無比。觀察這件事情應該是在不知不覺中進步最多的,不同的詮釋,去理解他人的想法,發現每個人對於美這件事不同的解釋,這是在理工課程中難得少見的事情,單一答案變成了多元,一個思考點開出了千萬的發想。在音樂的過程中,聆聽古典的樂曲,配合上歷史、當地的人文,原本在紙上的樂曲,有了生命、有了一個背後個故事、有了文化。在之中令我競艷的便是重複這件事情的美麗,同樣的樂章透過交錯、透過不同樂器的合奏,每一個段落有了給了聆聽著不同的感覺,首段的音高輕柔,終段的壯麗深沉,如此令人著迷,不知不覺得開啟了對於美的不同認知。來到了舞蹈,來到了雲門,五個禮拜但人似乎都變得不一樣了。最印象深刻是對於靜動這件事吧,動如何充滿著精神,如何去詮釋自己的動作,如何不受拘束又帶著靈魂;靜如何陪和著呼吸,如何將心神溶入其中,如何在動作之間留白。每一次的上課都是心神上的學習,多於舞蹈這件事情,從一個不敢跳舞,甚至有點畏懼的人,變成了可以在鏡前隨意舞動自己,隨意的去表現自己心中的想法,這是令我覺得十分珍貴的一件事物。在這十多週來,學到最重要的事情一語畢之,大概就是「觀察」,觀察自己、觀察他人、觀察周遭,在這愈趨快步的社會中是難能可貴的事,這堂課讓我有著靜下來的時間去呼吸、去思考、去改善,然後再慢慢用自己的步伐去追尋屬於心中的美。
張同學
在校第五年,已然沒有當年初進校園的青澀衝勁,除了對職涯的迷惘外,也更加珍惜最後幾堂修課的機會。這學期幸運地錄取了這堂課,雖然已經不記得當初申請的細節,初衷也僅是希望能在最後一年隨心投入自己有興趣的課,但回顧這幾個月的每個過程,仍有超乎預期的收穫。
還像夏天的九月,課程以戲劇課開始。筱玫老師的課程設計與帶領,加上與其他同學彼此分享、共創,讓我對自己與戲劇之間的距離有了全新的理解。印象深刻的環節有二,首先是詩的分享,依稀記得那堂課同學都還不太熟彼此,但經過詩的對話後,我開始慢慢認識了大家;而在那個當下,感覺整個空間是隱密且安全的,大家利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剖析自己的狀態,像是對外呈現、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與自我對話。
再來是小說呈現,我扮演的是《神的孩子都在跳舞》片段的善也一角,正式呈現那天,無論是走位、舞蹈動作還是背台詞的壓力全都被拋在腦後,只是沉浸在當下的感受中;以往其實有多次舞台表演經驗,但就像雲門的瑋芸老師說的,要在舞台上毫無遺憾、全然投入是很難能可貴的,而那次也是我印象中第一次擁有那種滿足感。
音樂課則不得不提波麗露的團體呈現,古典樂基礎薄弱的我們嘗試用各種方式去解析曲子,不僅是創作背景與脈絡,還包括其中規律的旋律以及使用的樂器,然後透過團隊的討論激盪出呈現方式。這堂課的分組練習很多,但這個是我認為是最新穎但也最困難的。
天氣轉涼,我們也從陽光明媚的綜合教室轉往中正的雲門教室上課。一開始,基於過去舞蹈的經驗以及曾經和雲門舞者的合作,讓我在課前產生一股莫名的傲氣,認為不論是什麼樣的練習,自己一定可以很快領悟並且把動作做到最好;可是後來在瑋芸老師的帶領之下我才發現,原來老師要我們練習的不是既定的動作、而是怎麼樣去更認識自己的身體以及為自己創造更多與身心對話的機會,過程中我也開始發現自己的身體拘泥在一定的框架當中,想法也因此而受限。
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後一堂課,最一開始心裡也有很多想法,後來燈全部關上的那一刻我發現所有人都專注在自己身上,那一刻的每一個人都是非常享受非常滿足的;或許以後再回想起來就更更加認知到這是一件多麼難能可貴的事情。
我想這也是這堂課所想要帶給我們的,在往後的生活中不管是課業或是工作上的壓力,只要美學這件事情還存在在我們的身體和心裡,我們就能夠在每一個瞬間去感受、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空間,並且想方設法去享受他、去體會他。
王同學
戲劇:
最驚艷的一點是,我從來沒想過我會喜歡。畢竟從小到大我都非常努力避免任何演戲的機會,因為我覺得自己的演技生硬做作(是會噁到自己的地步),我不想面對那種無地自容的尷尬。但可能因為這個班人數不多、同學們營造出來的氛圍及給予的回饋都非常友善包容、而組員也都很好溝通,所以在排演與呈現《神的孩子都在跳舞》的時候,我意外地非常享受。在討論如何詮釋劇本、走位和動作的時候,我滔滔不絕到像是另一個人;而真正呈現的時候我也沒有感受到之前擔心的尷尬、出戲感。整體來說我相當喜歡這一系列的戲劇課程,我們不僅探索了情
感、肢體語言、空間運用等更多的可能,也學會如何在簡單的場景裡,透過簡單的手法表現出內容的深度與質感。我也很喜歡老師在每次課程中都保留大量的時間讓每個人發表意見,雖然我並不是一個很能言善道或可以快速整理思緒並有條理表達的人,但每次討論的氣氛都很舒服,我也更能說出我的想法,我認為這是大學課堂中非常難能可貴的。
音樂:
分析音樂是我在跳舞(尤其是我跳的舞風Waacking,特別強調了「把音樂具象化」這點)時經常需要練習的技能,所以當我得知當週作業是要呈現整首15分鐘的Boléro的時候,一方面覺得熟悉,一方面又因為非常有限的時間與組員經驗不一而感到十分焦慮。我試著挑出想強調的音效並編排簡單的動作來凸顯,不過礙於練習時間過於倉促,最後的呈現是相當零散且不準確的——簡單來説,效果不好。雖然老師與同學們仍舊給予很正面的回饋,但我自己仍是相當不滿意,也很自責——特別是在我看完另外一組以故事性及重複性的動作來呈現音樂之後,我認為,考慮到當時的條件,那真的是一個相當明智的做法,而他們最終的演出在完整度上也相當
高。對於當次分組的組員感到很抱歉,但也覺得自己學到了寶貴的一課!
舞蹈:
非常感激這幾堂在雲門的課程...!我從高中加入舞社開始,算起來也跳了5,6年,但我一直很難覺得自己是「會跳舞」的——是,我有一些運用身體的基礎訓練,也嘗試了很多不同的風格,但卻經常覺得自己跳舞很有框架,看起來就跟大眾的主流審美一樣單一而無趣。然而在雲門的第一堂課,老師就引導我們重新回到最初始的狀態,把注意力放回身體,與自己對話。這似乎也是我第一次這麼認真又盡興地在跳舞的當下一邊「做實驗」:我不清楚我可以做到哪些動作,但既然沒試過,那好像蠻有趣的,就試試吧!非常神奇的是,當我把主導權從理智交還給身體,我就去到了很多從未去過的地方;過去我從不知道原來我的身體這麼有想法,而我竟然
忽視了他的聲音這麼久。另外,我想這系列課程很可貴的地方在於,除了與自己對話,我們也與其他人對話。在很多雙人或多人的練習裡,我們透過肢體、眼神、呼吸、距離、溫度⋯⋯感受彼此,非語言的相處是那麼驚人的溫暖而親密,一切都很不可思議。我想我會一直記得在與晶晶做雙人鏡像練習的最後,我已經分不清從哪邊到哪邊是我主動、哪邊開始又是她的動作,我們的意識似乎隨著肢體的同步延伸而達到交融;老實說我們私交不深,但在那一刻卻像是有著兩個靈魂的同一個人,而最終靈魂也合而為一。
整體來說,我很慶幸自己有修這堂課,學到一些未曾想過的,也遇到一群很棒的人。我仍舊很喜歡「美」,但經過這幾個月的課程,我認為自己對美的認知又更廣闊豐富了許多,所以真的很謝謝老師們用心開設這堂課,我會珍惜所有收穫,並在往後的人生隨身攜帶、時而回味。
劉同學
社會三
工商管理學系副教授
D-School兼任助理教授
戲劇系系主任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