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D-Day|期末成果展|台大創新設計學院

DS5221

生活即博物的展示與實踐

Changing Museum Practice of living culture

本課程將生活博物館(living museum)概念視為一種地域設計及建構族群與地方意義的對話空間與體驗過程。其中,「創意」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創意讓我們可以藉由各種生活物件展示與實踐之道與不同人建立連結,形成對話社群。當博物館的策展與參與讓人們開始藉由圖像、書寫、各種媒材創作展現自己的創意,博物館也打開了思考與連結的可能性,讓人人都能夠賦予日常生活經驗意義,成為為自身所出社會創造與記錄歷史的一份子。

課程成果

原住民狩獵文化組

原專班同學生活組

開冰箱組

性別分工組

修課心得

在博物即生活的展示與實踐中,我們學習策展的初步概念、泰雅族的獵人組織,還有最重要的在南澳當地與原專班、二伯家的互動。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便是了解到現代原住民青少年對於傳統性別的觀念,原本以為他們會很排斥或是覺得這是老式的思想,

但實際接觸、對話後,才知道他們雖然接收現代性別意識但卻是尊重長輩的想法,並理解在文化意涵下的性別分工。

此外,在拜訪他者文化的同時,也令我回想起自己與本身文化的距離,像是在母語的溝通、儀式的傳承,

在我所處的漢人文化中也面臨到即將消失的危機,未來將會抱著在這堂課學到的文化知識,繼續好好地愛著台灣的文化。

林O瑜

工管四

這堂課揉合了許多元素在裡頭,有文本的閱讀,對於一個其他課都是理工的人來說倒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實地參訪大稻埕、科教館以及鳳甲還有南澳,都讓我有一個機會去平常不太會去的地方,還有小組討論,藉由聽同學的想法也能學到一點東西,最後是實作gather town ,成就感滿滿,自己在進行策展的時候也會試著想想看怎麼樣規劃策展空間比較好,講到這邊,讓我也開始思考有沒有甚麼新型態博物館的好例子可以供我參考學習,甚是有趣!是一堂著實精彩了我這學期的一堂課,如果能說什麼能更好的地方,我覺得老師可以再更放心的教更多比較艱澀的理論基礎給我們,在重要的概念處給出更嚴謹的思路跟定義或許能讓我們跟切身的體會博物館學的專業與精妙所在。

蕭O允

這門課程是我第一次踏青、親身接觸原住民文化,更是我第一次坐得利卡貨車上當小豬。逃離城市的喧嘩,生活可以過得很樸素卻是平凡有趣,再也不是用金錢換取快樂的城市。這次活動更讓我打破了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一直以為原住民就是一定要打獵自給自足,才知道原來也逐漸資本化了,新一代小孩開始吃外食玩車,反而對傳統料理並不熟悉。最後這門課具備了理論知識與實體操作,比例剛剛好,並不會一直上課聽講而太無聊,也充足地了解人與物品的連結,擺放的位置與傳達的意識,是充實,而不會太累的一門課!

林O盈

政治三

這學期選擇這門課程主要是希望能夠訓練自己思考及表達的能力,很幸運的是老師和助教都很有想法也很能帶領和提供大家不同的思考面向,班上同學也都很有想法和見解,就算只是用聽的也獲益良多。課程設計和閱讀文本也配合主軸進程,先從思考日常生活展示,到地方文化的意義,再帶往和南澳泰雅傳統相關,最後是如何將所獲展示。雖然我對於抓出文本內值得深思的議題還有加強空間,但透過一次次練習和討論,也稍微能對於所閱讀的文本或展示的物品有更深刻的體悟或解釋。不過去南澳互動時有深刻體會到,去田野調查時一定要先做足功課才問得出東西,很多我們想了解的是對於當地居民已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並不會覺得有什麼特別好提及的,但這些日常正是我們要蒐集的部分,所以若事前準備充足應該能了解更多他們的習慣和傳統背後深根在心中或腦中的價值觀。這學期剛好有修另一堂課和真的博物館相關,也有設計一個線上策展,剛好和這堂課的期末展示相輔相成,包含如何展示、展品的挑選與展覽動線,在建gather town的時候也有將所學應用在上面。很幸運這學期修了這堂課程,不論是知識或技能方面都獲益良多,若有機會或許下學期還可以再修更多相關課程,把握在學校的最後半年。最後感謝老師、助教及所有一同上課的同學,每堂課都能在輕鬆的氛圍下快樂學習,非常開心!

游O雯

園藝四

授課教師及助教

陳懷萱

授課教師

D-School 副院長 臺大創新設計學院專案助理教授 大學PLUS計畫協同主持人

郭慧中

助教

探索更多來自 110-2 D-Day|期末成果展|台大創新設計學院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