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5220
The Art and Practice on Music Cooperation
課程著重在帶領學生打開視野,了解不同地區文化藝術之美,培養更開闊與多元的音樂欣賞能力,並透過實際的地方踏查及群眾互動,激發出音樂的跨域連結與創意合作,進而體會與啟發音樂藝術之於生活的意義。
本課程為實作型課程,希望已經具備音樂演奏基礎或創作能力的同學能跨出舒適圈,藉由觀察社會中有趣或值得投入的議題,運用音樂進入不同領域進行互動,經由團隊合作的展演設計,製作出具有啟發性、有溫度、有共鳴的作品,共同創造與實踐音樂藝術之美。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陳柏儒
鋼琴 Piano|徐立璇 Teresa Hsu
合成器 Synthesizer|徐立璇 Teresa Hsu、許理淨
編曲 Arrangement|陳柏儒、徐立璇 Teresa Hsu、許理淨
聲景錄製 Recording|徐立璇 Teresa Hsu
隨著老礦工的腳步回顧過往⋯⋯在那個時代,礦工們因為不同的理由選擇了這份工作,為了這份理由每日在勞累以及危險中掙扎。如今當他們回看一生,發現自己早已突破束縛,找到了自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我們將這首樂曲分為四個段落,也可以說是對礦工故事的四個篇章。第一部分我們以比較輕鬆的旋律做開場,「日出而作」可以說是對這一段來說最佳的詮釋,我們也試著將礦工將要上工的情緒帶入。第二部分的伴奏轉為有明確節奏性的Boombap,這一段模擬的是礦工在挖礦的過程,這邊對於創作者而言就是我們在不斷地鑽研作品,在努力的同時也希望自己被看見。從與礦工的聊天中也常提及常有意外或者礦災的發生,第三部分我們便拿這些發生的意外來映射人生所面對的不如意,例如身為學生的我們在做音樂的同時必須要面對考試的壓力等等,而這段我們選擇用節奏性更強的drill來搭配。最後一段,我們想做一個類似Gospel的音樂,有一種走出礦坑的山洞而看見光明的感覺,同時也和我們的主題做一個前後呼應,在人生的道路上可能會有許多困難,但活在當下,保持樂觀,就能看見璀璨的未來。
Vocal | 吳思翰
MIDI Keyboard | 吳思翰
Electric Guitar | 賴子瀚 尹廷安
在實地走訪猴硐時,我們聽了許多老礦工的故事分享,也獲得了許多靈感,不過在慎思後,我們最終決定以氛圍而非敘事做音樂發想,描述親身體會的感悟能保有更多創作上的真誠性。
猴硐是塊時光停滯的土地,人煙稀疏,貓和觀光客走在路上為那兒增添了些許生氣,但整體的空蕩感仍難以掩藏。每隔幾分鐘,便會有一班火車從河谷間駛過,劃破空氣中的靜謐,火車來了一班又一班,載走了曾經的居民,礦工們卻留在這裡,選擇繼續做舊時代的說書人。老礦工們帶領我們遊走於礦道、紀念博物館間,一邊講著他們的礦工故事,一邊帶我們參觀礦車、十字鎬等歷史物件,聽著那些故事,我的心中竟升起一絲不真實感:一天有十幾個小時待在礦坑挖煤的日子,不見天日,熱如焦鍋,無法舒展的肢體⋯⋯更別提隨時可能發生的致命意外,這種經歷對成長於都市的我而言過於陌生,我只得對此抱持敬畏及沈默,生怕在言語間冒犯他們。
故事太過遙遠,五感卻十分誠實。走在猴硐的土地上時,放眼望去是開闊的山谷,陽光打在綠葉及清溪上,折射出漂亮的光彩,風景優美,但我總覺得彆扭,對我而言那裡不是清幽的香格里拉,而是將一代人禁錮其中的牢房。只有在坐入礦車、走進礦坑,呼吸那裏陰暗、沈悶的空氣;聆聽打樁機與岩石碰撞的聲音時,我才感到真實。人日復一日的在這種環境下生活會癲狂嗎?走在幽暗而令人窒息的洞穴中,這個想法在我心中一閃而過,事後想想,更多剩下的應該是對生活的麻木。
陰暗、沈重、單調及重複,這幾項特徵是我們對於當天踏查的總結,旋律容易自帶漂亮的性質,用以描繪他們難免違和,因此我們決定以不和諧的重複樂段作為整首曲子的基調,使其在整齊的節奏下轟轟作響,如同礦車的行進或十字鎬敲擊礦石的聲音一般,並在其中穿插礦坑的安全標語及礦工口白,試圖藉此建構出礦工當年在地下勞動的聲景。我們始終無法確切得知他們在當時工作的心境及感受,但能做到的是對於我們所見所聞意象的再現。
回現實,試圖重組細碎的碎片,對這趟深入地心的礦坑作結。彷彿是聆聽著這片土地脈搏,寧靜地舔舐著傷口中那些鮮為人知的忠義故事。音樂由運媒礦車與鐵軌間重複且單調的撞擊聲開場,邀請聽眾一同進入猴硐那幽微、陰濕的洞穴中,挖掘這片土地背後深藏的歷史。緊接著加入的是新聞朗讀災變和礦工敘述的口白,將聽者從「聆聽的此刻」帶回到「歷史的過去」,隨後背後的撞擊聲與重複彷彿禱念般的口號交織在一起,創造出時間的錯置感,並在一片混亂的轟鳴聲中進入音樂的第二段落。
而第二段落的主題很大一部分揭示了挖礦過程中「重複」的概念,首先透過電吉他不斷重複的節奏、單調的和弦,營造出如同挖礦時的韻律感,再由bass和另一把電吉他,利用緩慢但不斷變化的旋律型態,再加上低沉粗獷的嗓音不斷重複著當時的口號,試圖在「時代」這個逃不出的牢籠中,去尋找可能的出口,緩解那些無所遁逃的情緒。雖著音樂不斷進行,這份情緒也堆砌到高點,終於在冗長的樂段過後在噪音中崩解,噪音消散以後,壓抑與莫名逸散成為雲煙,並在寂靜中進入最後的樂段。
音樂的結尾回到寧靜、幽微卻莊嚴的和弦進行,將聽眾慢慢地從抽離的歷史回想中拉。
創作Compose |王奕凡 呂昊謙 謝宜臻
合成器Synthesizer| 呂昊謙
木吉他Guitar| 王奕凡 謝宜臻
鍵盤Keyboard| 王奕凡
錄音Recording| 呂昊謙 謝宜臻
混音Mixing| 呂昊謙 謝宜臻
猴硐礦工的故事裡,我們感受到最深的是對自身狀態的疏離盲目、對未來的迷茫。我們猜想,或許壓力累積下,他們的身體勞累到已無暇察覺苦痛,忙碌中更無暇梳理自己的思緒,始終保持著一種麻木感,卻隱隱作痛著。如果有一刻,他們的生活突然安靜下來了,能夠探尋自己所思所想,他們會感覺到甚麼?
礦工挖掘的動作,彷佛是追尋、力求答案的具象化動作;每一次的深掘,都是在試著讓自己麻痺的心再次擁有知覺、擁有感受。我們決定以此為出發點,訴說一個礦工從審視自己心靈狀態、回到工作崗位亦竭力找尋答案的故事,描摹其生理、心理狀態的變化。而對不少礦工而言,「家人」是他們選擇堅持的唯一原因,我們想要在整段描摹、實驗的過程後,以懷想家人的溫暖作結。
我們從各自熟悉的樂器出發,以合成器、吉他、鋼琴的特質去描摩這段旅程。
Intro段落使用人聲來堆砌幽微的氣氛,緩緩堆疊將聽眾引入歌曲之中,同時木吉他偶爾竄出的不和諧音程,像是心中略起波瀾、情緒不安地搖擺著。接著,木吉他慢慢轉為重複的riff,帶進穩定的節奏製造律動感,用吉他帶有堅硬質感又不張揚的打版聲音,配合強擊鋼弦吉他營造出的力量,彷彿將憤恨的情緒發洩在「挖掘」的每個瞬間,而情緒堆到最高之後又急速的緩和,接著又再一波憤怒焦躁的情緒交織而起,利用吉他調弦增加聽感上厚重的感覺,象徵著粗曠的低吼,徘徊在重複的和弦進行中,是被困在平凡的日常迴圈裡,那五味雜陳的感受,平時渾然不覺,卻會在仔細反思之時吞噬自己的靈魂。
以跳接的方式進到鋼琴表現心境斷痕式地扭轉,進入到意識裡遊走找尋的過程。全段落使用五拍子有跳動感又像被限制住的特性發想,以細微的和聲變化塑造流動感,像是礦工快閃而過的記憶片段,高音的水晶鋼琴則表現內心猶疑不定。延續著五拍子,轉入圓舞曲的質感,更深沉的鋼琴象徵礦工似乎在痛苦中找到某種繼續的答案與動能。
結尾從吉他單音的旋律,描繪回歸最單純質樸的初心。天漸漸亮了,思緒沉澱於心中的湖底,吉他旋律升調,從哀愁轉向欣慰與釋然,3/4拍輕柔溫馨的旋律線,像是礦工與孩子漫步於草原中欣快的時刻。或許,那些互相維繫的關係就是存在的意義。
詞曲Lyrics&Composer:楊博文、金宣齊
編曲Arrangement:徐啟恩
錄音Recording:0001NET
混音Mixing:0001NET
聆聽完礦工的故事之後,我們想到身為音樂創作者,與礦工其實在某方面有許多相同之處,比如我們都希望能被大眾看見,挖礦的過程也可以和音樂創作者努力挖掘靈感以及創作來相比,結合這些點,我們想利用我們本身擅長的嘻哈元素,做出能讓聆聽者感到舒服的歌曲。
曲解:
我們將這首樂曲分為四個段落,也可以說是對礦工故事的四個篇章。第一部分我們以比較輕鬆的旋律做開場,「日出而作」可以說是對這一段來說最佳的詮釋,我們也試著將礦工將要上工的情緒帶入。第二部分的伴奏轉為有明確節奏性的Boombap,這一段模擬的是礦工在挖礦的過程,這邊對於創作者而言就是我們在不斷地鑽研作品,在努力的同時也希望自己被看見。從與礦工的聊天中也常提及常有意外或者礦災的發生,第三部分我們便拿這些發生的意外來映射人生所面對的不如意,例如身為學生的我們在做音樂的同時必須要面對考試的壓力等等,而這段我們選擇用節奏性更強的drill來搭配。最後一段,我們想做一個類似Gospel的音樂,有一種走出礦坑的山洞而看見光明的感覺,同時也和我們的主題做一個前後呼應,在人生的道路上可能會有許多困難,但活在當下,保持樂觀,就能看見璀璨的未來。
第一段: 起了個大早 是誰來打擾 枝枒上的鳥兒被我嚇跑 微風在親吻我髮梢 輕盈的步伐走在這大道 一日之計在於晨 光透出七彩繽紛 任水滴暈開青春 在葉隙裡挾帶餘溫 該向哪去 要往哪走 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搞的我快要發瘋 管他的 無論天氣陰晴 坎坷的路上要保持好的心情 Smile and Be happy 金宣齊: 一天過了又是新的一天 今天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 今天明天早已都不新鮮 還是每天繼續任由生活擺佈 每天都在邁步都在喊著life goes on 都在催促著自己趕路 其實目標和夢想都有了太多樣 生活卻平平淡淡的反覆 開始習慣日復一日的平凡 就像同一首type beat的單曲循環 畢竟誰又會不想要過的心安 但也偷偷希望鑿出一座金山 喜歡平靜的生活 平靜的過 偶爾也會做做白日夢 也需拼命的爭奪 拼命的做 只要未來別比現在還失控 第二段:
Every day every night I have been hard working 努力做努力過著生活排除惰性 日復一日digging 就是生活的縮影 不為人知的work 那該是勞動還是作品 過不過癮 想問你是否過得還行 意義在於生命 還是在於金錢排名 沒有藝術家的才情 但我從來未曾放棄 即便有時喪氣 有時敲打表示抗議 You gonna see me 即便我不是比爾蓋茲也不是李白
You gonna see me 一步一個腳印打好手裡的牌 You gonna see me 相信日子有天一定會好起來 You gonna see me You gonna engage in my vibe 我總是反覆問著自己這世界能不能沒有我 怕自己付出了一切卻成有因沒有果 已下定決心那又怎麼可能會有錯 做就對了 繼續hustle 繼續digging 別囉嗦 每天的工作就好比一趟探險 踩好腳步 走慢點 一走又走了萬年 每一步都是關鍵 確保一路平穩安全 相信默默無名的人有天也能被看見 You’d better know I’m better now 也不再渴求 或整天魂牽夢繞 聽別人說 要如何去得到 不如跟隨自己不為五斗米折腰 不為五斗米折腰也想毫無憂慮的笑 雞蛋裡骨頭不急著挑 遇到岔路口記得要 在心態上做出取捨 不光盯著前方路多曲折 帶上強健的心靈軀殼 否則再多快樂都形同虛設 You gonna see me 即便我不是比爾蓋茲也不是李白 You gonna see me 一步一個腳印打好手裡的牌 You gonna see me 相信日子有天一定會好起來 You gonna see me You gonna engage in my vibe 第三段:
發生了意外 他還在礦坑的路上挖 他忘記要避開 繼續在自己的路上挖 發生了意外 他還在礦坑的路上挖 他忘記要避開 繼續在自己的路上挖 蕩到了谷底 事情沒處理 搞得我吐了 期中考就近在眼前是要怎麼才能平安度過 gpa爛成這樣是要怎麼出國 不出意外的話就要出意外了你還敢賴著不走 life's a struggle 生活就像是作戰 考卷被改得亂七八糟他們就像神機錯亂 life's a struggle 生活就像是作戰 考卷被改得亂七八糟他們就像神機錯亂 第四段:
我聽見 同伴在呼喚我的聲音 想起那些共同奮鬥的曾經 放心 我依然在洞外等你 Work work work 身上沾滿 Dirt dirt dirt 享受淋漓揮汗 工作直到背痠 我知道黑色是代表我的璀璨 記得喘到不能呼吸了 擁有這般苦命格 或許是我此生所命中注定的 我不怪命運 於是徑直向洞裡走去 能照亮黑的我已經準備就緒 Oh mine Oh mine 把音樂和歌詞化作我的口白 活在當下 不去想後來 相信有天會得到世人厚愛
詞曲Lyrics&Composer:趙容瑄 謝騏鴻
編曲Arrangement:林立 趙容瑄 謝騏鴻 Chan Ming Chun
混音Mixing: 趙容瑄
說起猴硐,大眾時常將其與貓村劃上等號的看法。卻不曾想到猴硐曾經有一段個養育一眾家庭,撐起台灣經濟的繁榮礦村。在我們外訪的經歷可知,當地居民除了懷念黃金時期的美好日子,更可以感受到他們對在地未來發展的擔憂與期盼,共同的心願不外是讓因煤源枯竭,繁華不再,經濟蕭條的猴硐,能夠善用這兒的好山好水,現有的人文與生態資源,而再次光芒重生,讓家人不需遠走他鄉,就可在自己的家鄉安身立命,過著踏實幸福的「好日子」。我們希望透過現代舞樂藝術的表達,呈現猴硐礦村繁榮又淒美的一段黑金歲月,記述一個猴硐礦村的故事。
此次的舞樂表演採用五段落的類樂詩型式,以舞蹈為主,輔以音樂作表現。
啟發故事: 猴硐礦村復興坑的一次礦難。周朝南老先生的礦工朋友代班工作,卻死於非命,從此一對好友生死兩隔。
第一幕 – 猴硐礦村
路途遙遠,走進層層大山,我們正在前往一個神秘的世外之地。前方等待我們的是猴硐礦村,不知那裡埋藏多少重要卻鮮為人知的事件與故事。
第二幕 – 礦工之歌
猴硐礦村發生了很多故事,快樂悲憤交雜。老礦工們為了生計家庭,即使前方是地獄,也奮力走進礦坑拚命 (他們甚至是為國家經濟戰鬥的英雄)但比起榮耀和安穩的生活,工作帶給他們更多的,是對生死置之度外的豁達。此段運用不同具重複性的節奏,一層一層堆疊。不同音色的敲擊與聲音效果,描述了在礦工礦洞中工作時的場景。
第三幕 – 罹難
人生無常,礦工工作的日常迎來了劇烈的改變。
第四幕- 靈魂會合
罹難後,死去的礦工靈魂來到礦工朋友的身邊,彼此不停的對話,互相不捨而來回拉扯(拉扯的時候情緒堆疊)最後一刻死去的礦工該離去,是瞬間消失的感覺。活著的礦工失去了一切,最後卻是很平靜的,死去礦工的靈魂時常到同伴身邊陪伴他們
第五幕 – 豁達
事隔多年,物是人非的猴硐礦村,參與活動的人聽耆老們說故事、導覽解說。昔日好友罹難的故事被述說著,悲傷中卻又帶有一種使命感。
忙碌 抬頭又過了一天
拖著 疲憊身體
可能夢想的餘溫 沒忘記的人
支撐著 告訴我還有更多的可能
最近 學會表面的冷漠
苦笑 還是傷悲
如果不是我頑固 會不會你還在
我們還 在一起說著未來我們
你現在過得好不好
過得好不好
已經有些事情沒那麼重要
直到分開後過幾年
重複著過每天
想著你 感覺被時間沖淡一些
你現在過得好不好
你現在過得還好嗎
是否還會逞強說你不辛苦
約定後沒有實現
只能繼續往前
離開了 發現我在逞強
這學期修的這堂課,學到了一些音樂上的經驗,還有多聽了許多不一樣的音樂風格,還有創作方式,雖然真的超級累
音樂就是一種感受,需要許多生活經驗的累積,才會有靈感。我也沒有選定主題來創作過,都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這堂課讓我嘗試了,如何依照需求,讓自己身歷其境,體驗,並做出與該感受相符合的音樂。
未來更確定要往音樂領域發展,希望能夠累積更多經驗,豐富我的生活。
謝O鴻
一開始感覺大家都很ㄍㄧㄥ,畢竟我們比較屬於那種做音樂就是要快樂做不太會這樣一步一步慢慢流程的,但後來熟了發現大家真的都很好相處,老師人也超好都一直跟我們嘴砲哈哈哈哈哈。
一點小建議就是感覺前面上課的課程比較不需要那麼多,感覺可以早一點進入實作和合作的部分,畢竟淡江和台大相隔蠻遠的,只有幾次見面很難協調出100%的作品,如果可以更早互相熟悉更早著手創作感覺作品的完整度可以更高!
但這種合作類型的課真的蠻有趣的,希望之後如果還有修可以跟一些比較近的學校,不然通勤真的偏累跟耗時。
但整體下來玩的很開心 建議可以辦個慶功宴(?
阿金
一開始感覺這個課蠻ㄍㄧㄥ的,簡單來說就是時間蠻緊湊的,但後來就覺得這是個不錯的課,也蠻難得有這個經驗能和不同領域的人合作,也是第一次做音樂那麼鬆的在做。但缺點就是淡江跟侯峒真的是非常遠,而且每次出去的時候都天氣超差,不是下大雨就是下大雨,搞得心情會很差,當然下雨是不可抗因素啦,我抱怨一下而已。
有幾點蠻可惜的,最後一次演出沒有在大舞台演很可惜,大家最後一次才慢慢變熟很可惜,跟淡江的也是最後才感覺有熟,不知道是不是在裝熟,感覺應該合體的時間可以多一點才不會前幾次都很尬後面才熟。
哦然後淡江的助教姊姊很漂亮!
楊O文
D-School 兼任助理教授
大學 PLUS 計畫共同主持人
戲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