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1002
Period: Theory, Thoughts and Actions
月經,一個跨越物種存在的古老生理現象。你聽過它、你經歷過它、你想迴避它、你甚至厭惡它。月經的背後,包含著更多你所知道與不知道的面向,牽動了人類的生存、發展、與進步。
本課程重點包括由不同角度解釋或探討女性生殖週期現象與社會文化,為一個牽涉到性別平權,社會(科學教育),法律以及與經濟發展的議題。
本課程一個學期共二學分,每週上課二小時,藉由 16 週循序漸進的課程安排及不同專業背景的老師及業界人士,帶領修課同學由生物、醫學、人文及社會的面相了解月經。
首先,能上到一個這麼全面地討論月經議題的通識課,並被分配到一個很友善、合作的組別,我覺得非常幸運。更棒的是,我們組的主題剛好可以融合生理、社會等不同層面的月經知識。月經課真的是一門很棒的通識課!我覺得cp值比好多課都還高,而且,對一個人類系的學生來說,能修一門關注「學術與社會刻意忽略的課題」的課,實在是太值得高興了。
在Vivi老師的課堂中,老師分享了她的各種經歷讓我感到親切又新奇!其中談到天災、重大災難時,援助的物資常常遺落了生理用品,明明受害的人民中有一半(甚至超過一半)是需要生理用品的,真的有提醒到我們這確實是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另外講到品牌取名要耳熟能詳、足夠簡短,又要跟主題相關,我才第一次知道小紅帽原本是鬼故事,暗喻月經來的女生不要隨便出門,容易遇到性暴力(大野狼);睡美人也是,紡織機流血表示月經來了,是一種詛咒,讓整個國家陪她沉睡,這是月經污名化。
其中讓我最深刻的是,其實凝聚社會上不同人士的力量,可以改變很多事情,例如小紅帽小紅盒的計劃,可以幫助很多女生面對月經的困難。而且,教育真的是改變大家觀念最有效且長久的方法,不禁令我想起香港面對平權仍然很落後,只有表面的教育,卻未能真的教育到有關月經的東西,所以只能從網絡上得到資訊。也希望世界各地都能夠得到性教育、月經教育的權利。謝謝Vivi老師今天給我們好精彩的課程分享,Vivi真的超可愛的(ฅωฅ//)♡
在小組討論和座談時間,看到很多原本在看影片時沒有關注到的點,也學習到很多其他的想法,對相關的議題也有更多了解。尤其是對討論為什麼男性會想幫助女性製作衛生棉特別印象深刻,跳脫了父權、女權主義等等,重要的只是想幫助的心。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老師分享在東南亞做義工的時候,遇到的一些經驗,就是現在當地仍持有傳統觀念的女性也是佔了大多數,很多女性還是沒有得到屬於他們應有的權利。但聽到有女生會跳出來說她是free women ,我就覺得很開心,覺得她很勇敢。同時,看完影片就覺得月經在那裏居然會變成一個疾病,就會覺得好可憐,好希望有一天東南亞的國家也可以有性別平權,還有月經平權的一天。
印象最深刻的是原來非洲的女性會因為月經而不敢到學校上課,甚至導致輟學。對我而言,生理期不上學的原因向來都只會由於生理上的不適,沒想到原來在其他地區的女性會因為沒有生理用品、不想因為經血沾到衣服上等等原因而無法去上課,這還蠻顛覆我想像的,也讓我深刻感受到月經貧窮這個議題其實是確切影響到她們的生活。我也想做點甚麼去幫助這些女性,至少必須在這議題上給予更多的關注。
這堂課可以更了解到國際援助的一些過程,還有如何使它可以更好的幫忙幫助當地的人們。以講者援助的國家為例,烏干達跟台灣的文化截然不同,所以要幫忙他們必須在地化的教育,才可以真正的教育他們。而且,在地救援也會遇到問題,就像討論問題一樣,遇到緊急情況,原先目的的款項可以用嗎?會不會有更好/更多的解決方法,可以從最開始的點先解決,再進階教育其他事情。
楊惠君老師在課堂中,提及了很多我過去有印象的月經倡議,如 : Gloria Steinem、Kiran Gandhi、Rupi Kaur,藉由前人的篳路藍縷,使得月經羞辱的議題逐漸主流化,其中也不乏保守勢力 (川普、社群媒體的審查機制) 的推波助瀾。在新媒體時代,由於閱讀載具的變革,社群平台的影響可能更勝於傳統媒體。在社群平台上,人人都可以成為記者,人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聲,這是一種權力的解放。在此情況下,媒體似乎式微,但講者認為只有論述並不能真正照顧到弱勢/受壓迫的族群,媒體可以針對選擇的議題,進行有組織、有規劃的報導,媒體的選擇可以幫助讀者在氾濫的資訊中,看見值得關注的議題。
在課堂的最後要我們在五篇和月經有關的報導中選出一篇練習提問。這個活動幫助我們在面對不同的議題時傛一個全新的角度看待:記者提問的角度。在當中學習如何統整這則訊息或報導中的重點部分,並且用客觀的敘述來提出問題;我們這組選擇的討論主題是AV女優與月經的關係。我們在討論時結合了前幾堂課程的內容,例如從職場方面切入,想了解AV女優是否受生理假保障?以及AV女優在工作場域是否有任何不平等待遇等問題。在其他組分享完他們的想法後,講師說了一句讓我特別有感觸的話:「其實沒有不正經的新聞」,這讓我意會到媒體所傳遞的訊息都有其意義,也或多或少都能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更深的認識。加上課堂最後在介紹少年報導者時,講師說其實剛剛我們所討論的五個議題也都很適合在少年報導者中出現,雖然應該還是有不少家長希望自家少年不要接觸到像AV 女優之類的議題,但我認為若真的能在少年報導者上看到相關報導,那確實會是個富含教育意義的文章,也非常期待有朝一日真的能看到有關的後續報導!
D-School 社會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大學PLUS計畫協同主持人
臺大醫學系專任教授
D-School 副院長
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臺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教授
生物多樣性碩士國際學位學程教授
臺大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臺大副教務長
臺大教學發展中心主任
臺大獸醫系副教授
大學PLUS計畫主持人
臺大戲劇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