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D-Day|期末成果展|台大創新設計學院

DS5104

設計思考入門 1T

Introduction to Design Thinking 1T

設計思考入門為臺大創新設計學院的基礎核心課程,課程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讓跨系所的學生有機會展現並分享不同的專業能力與思考問題的視角,進而學習如何以設計思考的方式來觀察與定義問題,並激發跨領域的創意與解決問題能力。

本課程分成兩部份,首先經由講演與實作練習,讓學生更深切了解設計思考的架構與本質。再經由嘗試解決生活週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探索問題的來源,進而提出各種創新的設計方案,並且實際執行與驗證,體驗設計思考的重要步驟與精髓。

課程將以集中且密集的方式進行,修課學生可使用 D-School 創新實作中心,讓創意可快速呈現並驗證,讓學生在不受限制的環境下發揮最大的創意且完成實作成果。

課程成果

第一組

教練:林資堯、賴佳靖
組員:毛敏帆、王宜婕、彭芷儀、劉詠璦、鄭心妍、洪辰曄

第二組

教練:簡立喆、胡喻翔
組員:施若謙、蔡柔恩、王子云、卓芷伶、朱庭萱

第三組

教練:劉千瑜、徐玉珍
組員:申大昀、洪翊淳、潘允蕙、鄧洋、胡海晴、陳詣斌

第四組

教練:陳威宇、曾羿馨
組員:徐棋、謝啓勻、劉品彣、許安綺

第五組

教練:陳恩宇、籃予彤
組員:蕭經達、李佳蓁、梁庭瑄、林孟儒、邱士紘

第六組

教練:蔡晴芝、廖經揚
組員:蔡采蓁、陳柔蓁、劉士銓、龔愷淓、陳玟臻

第七組

教練:鍾嘉軒、王莘語
組員:陳菱萱、陳思如、王紹名、黃笠琁、曾敏瑄、劉芸辰

第八組

教練:黃千瑜、程意棠
組員:鍾姷廷、李雨倢、游達維、李冠儀、陳家寅、陳映岑

第九組

教練:吳謹妤、呂亭儀
組員:田佳菱、劉孟晴、石禮湘、凃佑姍、蔡茹雅

第十組

教練:王明瑾、邱若瑜
組員:孫傳音、劉家維、梁莘亞、白欣宜、古育寧

課程照片

修課心得

在修「設計思考入門」這堂課之前,其實我未曾接觸過設計思考,對設計思考的認識只有它似乎是會用到五顏六色便條紙的、有系統的一套流程。

在這兩天半的充實活動裡,我認識了設計思考的概念,更實際體驗了設計思考的執行!設計思考的步驟包含:同理、定義、發想、原型、測試,並且以「以人為本」為核心概念。不管在哪個階段,我們都必須不斷思考,使用者最主要的需求是什麼?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需求?每個反思得到的結果以及深挖得到的隱藏資訊,都可能是切入的關鍵點。

其中,我最喜歡的步驟是「Define 定義」。對我個人來說,我往往總是一收集完資訊,就一股腦的開始發想、設計、做各種嘗試,馬上就急著手想要開始解決。但其實,「定義」這個步驟,也就是從訪談獲得的資訊以及整理出的各項需求中,找出關鍵、確認方向,是再重要不過的!在開始動工之前,我們必須先把他濃縮、聚焦變成能解決的切入點。而這次的工作坊中,我們在「定義」這個環節裡,從兩位使用者的訪談回答過濾資訊、排序輕重,定義出了我們認為是最主要且可切入的需求。

當初我會申請「設計思考入門」的原因,是因為自己手邊有幾個正在執行的專案,因此想了解設計思考是否能幫助我進行專案。在經過這精彩的兩天半之後,現在設計思考已成為一個往後我能多加善用的加分工具!

白O宜

參加設計思考入門對我的造成了兩個影響。

其一,是我開始對周遭的人事物抱持開放心胸,盡量先不帶主觀意見,這讓我在與人交談、參與任何事情時能更能傾聽、更能注意到各種平常沒注意的細節。其二,我發現自己可以把這套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套用在很多自己遇到的問題上,甚至是自己目前的生活。

舉例而言,當我把自己當作使用者本身,試圖去改善自己生活遇到的「體驗」時,我真的可以從「同理」的步驟開始,先去揣測自己可能遇到的困難有哪些、更深刻的在意自己的感受如何,藉由訪談自己,我甚至發覺自己可能從未好好認識自己。而後續發想解方的過程同樣也能應用,只是目前我還沒有實踐。

總結以上,很幸運也很開心有幸參與設計思考工作坊,我相信自己可以把這一套思維帶進自己的生活,讓自己還有周遭的人都共好。

蕭O達

自從上次因為一場講座認識了設計思考後,就一直很想要深入探究。雖然有看過相關的書籍,但是缺少了實作階段,總感覺還是少了點什麼。這次的兩天半課程,讓我實實在在的體會到設計思考的美好。課程獨特的點,在於其實並沒有講義或課本,比起講述更多的是動手實際操作,但這樣的方式,卻能讓參與者不僅記住眾多理論,對於其內涵也有通盤的認識,能夠實際運用。

  很喜歡課程最後的總結,設計思考不僅僅用於發想新的想法,其實也跟我們的人生息息相關。每一個環節的技巧、方法,都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人生困難時,嘗試用不同的思維切入。如果我們可以透過設計思考,產出很棒的想法,那對於我們自己的人生的難題,是不是其實也可以應用如此的方法呢?期許自己經過這兩天半的課程中,在未來可以帶著一顆同理的心,留意那些言談過程中非語言、文字的訊息;可以在彼此的對話中挖掘表達之下更深一層的涵義,找出對方問題的痛點;可以更天馬行空的跳脫框架,遇到困難時能不被既有的思維所侷限;能夠不再拖延,先求有基本原型,再一步步確認細節、精緻化;並且不害怕失敗,以對方的需求為問題解決設計的核心。

  在兩天半的課程中,有時候我會刻意跳脫當下的角色,覺察自己身邊的人、事、物帶給我的感受,然後很驚喜的是,發現自己在這樣的過程中,即使充滿挑戰,但是是舒服、從容的,是願意分享、願意傾聽,願意給予彼此一個溫暖的擁抱,也願意接受他人的擁抱。很謝謝這段奇妙的旅程,還有在這其中所經歷的一切。

凃O姍

上完兩天半的工作坊,讓我最有收穫的兩點:第一,同理是必須透過與使用者大量的對話,立場中立不語帶批判或探詢隱私,累積對人的認識,抽絲剝繭出最深層的需求,我認為這是最難的第一步。透過一連串的設計思考流程後,我們才能做出一個原型試圖解決使用者的需求,或許設計思考不是一個最有效率的方法,但它最特別的地方是讓我學習去貼近使用者,不放棄任何一個線索與可能性,用創意發想,再不斷嘗試,直到成功。第二點是我很喜歡設計思考強調擁抱失敗這件事,也喜歡在這個過程可以放心丟出自己的想法,開放安全的討論環境在團隊合作中真的很難得,雖然要花不少時間統整團隊的想法,但最終結果在結合每個人的想法時才更豐富完整。以上兩點是我最喜歡設計思考的兩件事,也謝謝課程團隊用心的安排!

卓O伶

授課教師及助教

陳懷萱

授課教師

D-School 專案計畫助理教授

歐陽融

課程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