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5202
Prototyping Practice
本課程為創新設計學院之實作教育課程,課程內容將介紹製作原型常用的基礎知識與技法,並結合實際的實作練習,培養學生將創新的創意化為實體原型的能力。課程經由主題式的設計軟體使用、製造機具操作,到互動式電子控制板應用,讓同學熟悉現代基本的製造資源與工具,並實際動手操作以建立紮實的基礎實作能力,為將來製作創新設計之實體原型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同學建構動手製作的經驗之後,課程也將帶領同學認識自造者與自由軟體運動的背景與現況,以及互動設計研究者如何從這些實踐者的經驗中學習並讓設計更好。
【廢柴機器人大賽】
「廢柴機器人大賽」是專為低技術能力的人們所舉辦的相撲大賽,即使無法順利前進,又或者是稍微碰撞就壞掉,這些廢柴機器人奮勇碰撞的身姿卻反而讓人印象深刻。
由20位創新原型實作修課學生組成,在沒有技術背景的情況下拼湊廢棄玩具,製作屬於自己的機器人,3月28日這些「廢柴」們將一決高下,爭奪史上最「廢」的寶座。
邀請大家一同前來觀賽,感受「廢柴」的魅力。
創新原型實作的過程像是接觸即興,要把腦袋裡的藍圖與期待先放在一邊,真誠感受對方(自己的技術限制與進步)帶來的反饋,讓設計與實作能力不斷對話,協調出當前最可行、最有趣、最令自己滿意的作品。另外,也許因為身為大四生,覺得這堂課的體驗也與四年大學生活有著有趣的呼應——看似零散無架構、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忙著應付眼前接踵而來的專案,最後卻發現因為有實作、有記錄,而非只是空想,所以或遠或近,不論如何都踏踏實實留下了前進的軌跡。
何O
心理四
從課堂的一開始,老師帶著我們拆解玩具,了解玩具的構造及其運作原理,也讓我們嘗試藉由課程所學,將人家不要的玩具,變成有趣又帥氣的廢柴機器人,在過程中我除了學到很多實用的手作技能,從發想到實際的產出也給我滿滿的成就感。下半學期「無用之用」的專案產出也收穫很多,因為自己沒有寫程式的經驗,所以一開始的真的是跌跌撞撞,一直反覆嘗試與試驗。最後寫出程式的時候真的很有成就感!雖然最後礙於材料與手作能力,無法真的將寫出來的程式變成想像中的產品,但這個學習的過程還是非常令人滿足~
從課堂的一開始,老師帶著我們拆解玩具,了解玩具的構造及其運作原理,也讓我們嘗試藉由課程所學,將人家不要的玩具,變成有趣又帥氣的廢柴機器人,在過程中我除了學到很多實用的手作技能,從發想到實際的產出也給我滿滿的成就感。下半學期「無用之用」的專案產出也收穫很多,因為自己沒有寫程式的經驗,所以一開始的真的是跌跌撞撞,一直反覆嘗試與試驗。最後寫出程式的時候真的很有成就感!雖然最後礙於材料與手作能力,無法真的將寫出來的程式變成想像中的產品,但這個學習的過程還是非常令人滿足~
孫O豪
社工二
我從發想點子、設計成果外觀、剪輯作品,到與技術夥伴成成合作等,都是傳統教育難得一見的學習方式。一別以往目標導向地運用數字、按標準流程作答考試問題,這堂課提供了新的體驗模式:有需求就去學,往最終效果邁進。雖過程中因需求不「明確」、指導不夠「正解」,花了大把時間浸淫排除障礙,但這些都提醒了所有創作者:專注過程、批判性思考,並允許不完美發生——有了不再完美的情境,才能讓可能性流入,成為未來創新的養分。
胡O文
農經三
這學期的期末專案我主要負責程式撰寫的部分,雖然本身就有程式背景,但很少接觸到硬體,也少有修改別人寫好的 open source library 的經驗。在製作期末專案的時候有時候會遇到模組運作不順利的情況(LCD 無法顯示、脈搏感測器會漏掉偵測),很多都是在網路論壇找到解方,也讓我意識到開發者社群的重要性,這是我在這堂課中非常重要的收穫。除此之外,我也很喜歡發想創意的過程。過去寫程式通常都是按照寫死的要求來做,沒有什麼發揮的空間,這堂課的期中(廢柴機器人)和期末專案(無用之用)設定都很有趣,透過這樣的主題設定讓人減少「必須要完成一個很厲害的東西」的壓力,也從製作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樂趣(當然也是有很多挫折的部分)。
陳O臻
資工四
D-School 專案計畫助理教授
台灣自造者協會理事長
生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