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5049
Healthcare and Innovative Design
一九七零年以來,醫療生技產業 (medical and bio-industry) 持續成長,近年來更由於技術突破及人類和多種生物基因圖譜 (genome sequence) 解碼完成,使得醫療生物技術的進展一日千里,足以媲美十七世紀始自瓦特發明蒸汽機引發的產業革命,以及二十世紀的資訊電子產業革命。而網路平台對日常生活的滲透,更將醫療生技產業從傳統的醫療院所,全面擴散到疾病前期在社區的健康預防產業,與後疾病時期的復健復能領域 (如下圖)。因此,世界各先進國家皆視醫療生技產業為二十一世紀繼資訊電子產業後的明星產業,各國政府與民間企業都投入大量資金及人才,戮力推展醫療生技產業,醫療生技產業的投資蔚為風潮。
然而,由於醫療產業型態的多樣性、嶄新醫療科技的不斷出現、加上資訊科技的迅速引入、與數位資料的巨量累積,為現代的醫療帶來比以往更加複雜的問題及需求,而無論是各種醫療問題的解決、既有醫療流程的優化、抑或創新醫療技術的發展,都需要集合跨領域人才的智慧激盪與合作。而本課程的最重要目標,即是提供一個嶄新的學習平台,讓各學系的學生營造交流學習激盪合作的場景,並訓練學生將自身的創意轉化成為具體創業的能力,為國家培養健康醫療產業的薪火人才。
本課程由醫學院陳世英老師、電資學院林致廷老師、與管理學院余峻瑜老師合作開課,開放台大、台科大、及台師大學生一起修課,分為小組進行創意發想。每組搭配附設醫院的醫療專業人員擔任臨床討論員,以及有創業經驗的學長姐擔任設計思考教練,一起發想、討論、製作原型,解決醫療與健康領域的痛點,培育未來的生醫新創團隊,是一個跨學院跨專業、跨課堂跨場域、跨領域跨產學的創新課程。
課程內容包括12次專家課堂講授、3次醫療場域與新創公司參訪,各小組組成團隊進行創意激發討論與製作原型,希冀能設計並實際產出符合國人健康需求之作品。原型不僅能在附設醫院進行作品驗證,更鼓勵學生持續朝創新創業發展,參與各項創新設計競賽,完善商業模式,朝就業創業的下一階段邁進。
大學求學的最後一年,很開心與榮幸能夠修習醫學院世英老師、管院峻瑜老師和電機學院致廷老師合開的健康醫療與設計創新課程。我認為這堂為期一年的課程有三項優點。
第一點,課程為一個跨學院跨專業、跨課堂跨場域、跨領域跨產學的創新課程,同學們來自不同專業背景,包含醫療專業、電機資工專業、商學專業,甚至是文學院與農學院的同學。透過不同的想法激盪,不僅可以弭補思維上的限制,也可以開拓多元的視野。
第二點,提供與輔導同學們經歷完整的醫療器材設計思考流程。從最起初臨床的痛點發掘,到產品雛形的設計改良,以及最後產品專利與商品化的規劃。在這堂課程中,同學能夠以最小的機會成本與時間成本,完整學習到從0到1的過程,實屬難得。
第三點,充足的資源。這堂課程有完整的師資與財務上的支持。可以讓同學們盡情的發想與探索。課程中邀請至少十位產、官、學專家講授醫療器材的設計到商品化流程 (包含產品原型設計、國際醫療法規專利、與募資創業規劃等),以及多間新創公司的參訪形成。此外也提供完善的醫療場域體驗,能夠與醫療臨床工作者 (包含醫師、護理師、治療師等) 討論與諮詢。
最後想對於有興趣創業的同學,極力推薦這門課。修完這門課可以對健康醫療產業之領域與需求有深入之認識,並學習創意創新設計、產品設計實作、相關法規專利、與募資創業規劃等能力。最後,還能夠與醫學、電機同學組成團隊,設計並實際產出作品以申請專利,並為將來之就業創業做最佳之鍊結與準備。
陳O恩
農藝系大四
這個學年參加健康醫療與設計創新課程,學習到許多知識,剛開始時老師一步步教導我們甚麼是critical thinking,並且我們要如何應用於課堂上或是生活中,讓我們能夠系統性地思考,以及發想我們所要做的專案;而在課程後期部分,透過一堂堂講座課讓我們了解創業、公司經營以及法規上需要注意的細節,也在其中了解到台灣創業的環境,讓我們在發想題目時能有一定的先備知識。
在期末專案的部分,老師安排業師們陪同我們一起討論與發想,透過結合業師們的臨床經驗提供我們實際應用場域的觀點與建議;雖然在發想的路上不是那麼的順利,專案題目甚至曾經打掉重練,但也是因為如此才讓我們受益良多,體會了發想題目時所會遇到的困難與學習相對應的解決方式。
魏O億
臺科大電機系大三
非常感謝陳老師、余老師、林老師還有一心助教、小組教練、及臨床討論員們這一年來的指導與協助,也感謝能和優秀的組員們一起完成我們的項目。
有別於上學期著重於設計思考,這學期老師安排了非常豐富的演講,讓我們有機會學習創業募資規劃。透過參訪Aeolus,我們也更了解科技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在小組專案的部分,上學期我們的專案經過一次大改動,在接近學期末時才更改了主題方向。當我們以為這學期可以順利的往「正確的」方向發展時,又經歷了一次大修正,我們更改了目標受眾。雖然我們的項目因此變得很趕,但這正是設計思考的有趣之處,透過不斷的修正,一步步優化我們的產品。更有趣的是,能夠和一群大相徑庭、卻又志同道合的同學們一起努力,這是非常難得且珍貴的。我們是由資工系、電機系、醫學系、護理系、科技系和財金系所組成的團隊,如此多元的組成讓我從大家身上學到很多。大家總是願意在自己所擅長的技術上擔起責任,我們的分工合作讓整個專案能夠順利進行。而這堂課最大的收穫是,來自不同領域的我們不僅是同學、組員,也成為了好朋友。
黃O芳
財金三
在「健康醫療與設計創新」的課程,我與不同學院的同學進行跨領域的合作,也對健康醫療產業的領域和需求有較深入的認識。該課程與台大醫院及NTU SPARK合作,邀請許多很棒的業界專家來演講、分享他們寶貴的經驗,內容琳瑯滿目,有法規、專利、商業模式、與募資等主題,堂堂接讓我收獲滿滿。
在這一年課程中,我們小組參訪台大醫院及北護分院的復健部,和醫生、物理治療師、及病患們深度交流。我們發現心血管疾病高居國人死亡原因第二名,但患有心血管疾病、出院後願意繼續到醫院參與復健的病患卻不及20%。因此我們進行訪談、場域觀察、腦力激發團隊創意、及遊戲化與故事性的設計,製作出的原型也在復健部進行驗證。在這過程中,我也學習到團隊如何分工:讓大家在自己的專項上發揮所長,共同來完成專案。
最後,我要感謝世英老師大力的支持並聯絡場域的參訪,也不時的提供想法並鼓勵支持我們,讓我們能順利地與醫師、物治師及病患進行交流,優化我們製作的圓形,期盼能更符合臨床需求。也希望在未來我們的設計的服務能持續和台大醫院合作,提升心臟復健病人的參與率及遵從性。
陳O如
臺科大資管所
臺大醫學院臨床副教授
臺大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 副教授
臺大電機資訊學院教授
臺大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