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D-Day|期末成果展|台大創新設計學院

實作中心

D-Lab

實作中心提供各式的加工器材與技術諮詢,讓台大的師生有空間與工具將創新的構想實際做出來,使面對真實世界的設計、使用者中心的構思能夠回到真實世界驗證、迭代。社會的活動來自於其中人與人的日常互動,因此面對社會也就是要面對人的生活。以生活出發的關心去看見日常生活的事物,透過實作與勞動嘗試理解他們如何被生產、建構、影響,這些物質性的實作與身體性的勞動,使面對問題的思考不只停留在腦中的想,實際的操作經驗也能回饋到發想之中。在這裡我們以實際的製作向世界發問,從關心眼前的日常生活再到更大尺度的當代社會。

實作不只是運用雙手創造,也是一種眼界、一種語言,為我們開展世界的不同面向。

實作是一種
  • 方法
  • 思考
  • 語言
  • 抵抗
  • ___
  • 甜蜜
  • 眼界
  • 生活
  • ___
  • 志業
  • 操演
  • 迷戀
  • 習慣
  • ___
  • 現象
  • 藝術
  • 表態
  • 寂寞
  • ___
  • 隱喻
  • 存在
  • 權力
  • 解放
  • 介入

實作之聲

採集實作中心日常聲響進行創作,對於加工器具作用於物件的聲響進行排佈與組織。在這裡的每一件作品的製作經過不同器具的千錘百鍊,器具與工件的對話產出了物質性作品,也產生了轉瞬即逝的聲響。透過聲響的採集嘗試留下工件化為作品的過程,組織與排佈後的聲響是作品也是過程,凝結創作者的意志,也嘗試留住每日實作操演的身影。

接下來也請試著同時回想各式加工的聲音,回到一個個作品誕生的時刻,一起想像、探尋實作的邊界與可能。

專案紀錄

招牌燈箱是城市的話語,也是對於城市記憶的場景。將招牌燈箱縮小,以樺木夾板製作外箱,設計可抽換面板的機構,以UV printer印刷,打上暖白的燈光,記憶中的場景化為了桌上的風景。

實作可以包山包海,由大至小,而一個攤位的可收合棚子當然也可以自己製作,中心的各式木工具不論手動還是電動都在這個作品派上用場,但其實我們的期待是蓋個小屋啦!
先蓋個有遮陽的練習一下ヽ(゜Q。)ノ?

將資深的透明片投影機修復,並以實作中心的訊號、印刷定位線、波形、快門⋯⋯等日常接觸的圖樣與訊號,轉化為可重複與擴展的印花紋樣,將其以印刷的透明片投影至牆上或是著作成貼紙貼在空間的各個角落。

若聽到鼓聲~~
阮的心情會快活ヽ(○´∀`)ノ♪
在沒有電腦的年代,想隨處開趴麼辦?
來自於1960年代後期的鼓機,在現在應該也是古蹟了。
純類比鼓機,當年的開趴神器,有他在手當年應該能夠叱咤校園。
因為是純類比的電路,沒有積體電路而是一根根的電晶體,修得眼花撩亂,不過修復後又能叮叮咚咚( ̄▽ ̄)/♫•¨•.¸¸♪咚茲他茲ヾ(⌐■_■)ノ♪
這個古老的玩意來自於師大的淵源,看來當年的師培生也是頗懂玩!?
《 聲音在最後的影片歡迎點開聆聽!一起咚茲他茲 ♪L(´▽`L )♪ 》

露營時必備的音樂也可以來自製的高質感音箱。在實作中心從設計、製圖到製作,自行加工與整合木作、發聲單元、藍芽連接、電力供應⋯⋯等各部件,以更低、更可以負擔的成本構成高質感可隨處使用的充電無線音箱,不論是要練舞、露營、開趴還是要線上上課都沒問題!!!

甚麼!?你也想要一個嗎?歡迎敲碗!

敲碗聲夠多也許下學期就有工作坊帶大家完成自己的歐><

沒錯就是那個敲擊樂器木魚,
不過這個木魚是隻木製的更可愛魚,
他的鰭與身體能發出各式不同的有趣聲響。

MIDI控制器是一種用來控制電腦中製作音樂軟體的控制器。這次所做的DIY控制器可以應應不同的製作音樂需求客製化實體介面的使用可能,讓製作聲音或是音樂時有更好的直覺使用空間。
模組合成器是一種早期利用硬體電路來製作電子音樂聲效的電子樂器,現今仍管反應用於實驗性音樂及電影配樂產業中。模組合成器的特色為每一個調變聲音的元件皆為分開並設有輸入及輸出接口,可以透過外部音源線連接組合出多樣的聲音變化。
以p5.js程式語言建構的聲響反應式動畫作品,能隨著聲音變化移動,搭配鼓機、合成器…等聲響玩意,搭成一組,完全可以提供整套的聲光體驗。

切削、打磨、上漆
一步一步將堵塞住的樟木茶盤賦予重生的機會。藉著CNC的準確切削,製作出適宜的排水通道。磨掉過往被膠水封住的氣孔,讓木頭可以再次呼吸。換上通透的新漆,保留著木紋溫潤的質地,讓茶盤繼續承接日常中的清香。

古老的修復手法將毀損的陶器重新組起。儘管毀損,卻不去遮掩傷痕,以金粉稍加點綴成為獨一無二的模樣。在講求細心耐心的調漆、上漆過程中,層層疊疊的與物件交談,延續其故事與生命。

每到夏天我想去海邊~~~
每到過年我要寫春聯~~~
實作中心既然是實作中心,
春聯當然要揪人自己寫啦!!
除了自己嘗試還有書畫專家坐鎮指導,
也產出些有趣作品。
大家若有來學院可以找找有哪些春聯是來自這裡。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金D獎的獎杯除了高低不同還步步高升,在各個方向看也能發現許多D-school的元素,仔細找找你能發現幾個呢?
當然D-school 獎盃也是要made in D啦!

這裡示範了雷射切割的一些可能,能做出溫暖的桌面小燈,也能做出有趣好玩的教具、教室的扛棒,還可以為各種東西找個家,不論是模型車還是印章們。快來實作中心和厲害的中心教練一起探索雷切還能玩出甚麼新花樣!!
曾經家家戶戶都有能力自製日常身上的衣物與飾品,但是在工業化生產的現代社會,衣物與飾品往往常是消費與丟棄的循環。這些東西如果部分的自製除了能更貼合期待的需求外,也能更了解生產過程,加上製作時投注的努力,讓物品不那麼快被丟棄。這裡是一些關於飾品嘗試自製的美麗物件,大家也許能想想自製能帶給outfit甚麼新可能!
所謂民以食為天,從生活出發的關心自然不會忽略飲食的部分,藉由都市在中的種植嘗試,去想像當代都市生活中與食物生產的關係,有甚麼可以改變與參與的可能,也藉由在半公共空間的種植嘗試,聯繫空間中的不同使用者,並以中心的材料、設備為各個植物製作可愛ㄉ標示。

泡製梅酒的製作與酒標設計。
關注生活、關注飲食自然不可忽略飲酒文化,而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飲酒文化。台灣過去在公賣制度下,地方酒類的文化沒有那麼的蓬勃,不過近年來似乎逐漸復興的跡象。這幾年泡製梅酒的風氣十分熱門,某種程度讓更多人稍為了解到農產的地方與節氣,也許也形塑了這個年代的酒文化。

也許你也聽過「生活的酸甜苦辣」這樣的話語,味覺在語言裡常被拿來比喻生活。味覺的感受是細微與重要的生活體驗,而陶瓷常常承載了這些。 因此作陶的過程也是將自身的生活經驗、心境、念想灌注其中,這些常源於自身的體驗與關注,在好好對待物的過程中,也嘗試好好對待生活。在實作中心我們很幸運地也有陶藝的設備,能夠去燒製作品,有這樣嘗試的機會與材料對話。在這些物被使用之時,是器物發光的時刻,也彰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感受與價值。

從生活出發的實作嘗試想碰觸的是方方面面的日常生活,
期待由對日常生活的留意與關心再擴及更多、更寬廣的面向。
希望藉由各式的實作,為生活或是所關心的議題提出不同的理解與可能。
各式哩哩扣扣(li-li-khok-khok)的想法都有可能在實作中心實現!!
快帶著你的想法來和教練們討論與激盪,在這裡實際做出腦中的構想。
(P.S. 近期關注實作如何改變居住的體驗,歡迎敲碗與提議說不定變成系列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