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D-Day|期末成果展|台大創新設計學院

BICD1031 

鄉村農業體驗

Rural Agriculture Work Experience

本課程的宗旨是提供同學瞭解農業的功能不限於提供我們食物的經濟價值,並且讓同學藉由援農活動來認識農村、農業、農民,並發掘三農其他面向的價值。
本課程於學期中進行至少兩次週末的農場見習活動。見習過程中,學生將實際參與鄉村中的農事體驗。

修課心得

在台大,有開設一門選修課程,叫做「鄉村農業體驗」,由闕河嘉老師與宜蘭「小農應援團」合 作,修課同學得以實際參與援農,認識當地農村、農業、農民與土地的連結,從第一年在田 裡撿石頭、第二年除草,到今年學生參與撿拾福壽螺、粉綠虎尾藻,皆是讓學生走出都市及 教科書,見習所謂「做中學、學中做」的實在課程。以下,將分享在這條援農道路上,所遇見 的精彩人事物:課程助教小鶹、農友茶姊與永旭學長的心路歷程,以及學生的體悟及收穫。

蘇O箴

援農活動結束後總會收到小農的感謝,我想說的是,我們才要謝謝你們為環境所做出的努力,就算遇到被棄單的挫折、外來種不斷破壞環境、還是小動物的調皮搗蛋,都堅持不懈。現代農業已經往友善農業的方向前進,不論是消費者還是農夫,都希望每天都能吃到健康且對環境友善的好米,甚至是其他好的農產品,若你也感受到他們對於環境的努力,也記得給予鼓勵與支持。

曾O閔

能有這兩次的援農的機會,首要感謝的人就是闕教授,沒有教授就沒有這堂課,接著就是三位農友—小鶹、茶和永旭。雖然美其名是援農,但我很清楚對於那些農友們,可能自己處理委託給我們的農事所要花的時間遠小於接待我們以及講解的時間。然而他們樂意的介紹呈現的就是友善農村的價值與意義。讓更多在圈子外的人接觸到自己所正在做的事情,營造出正向環境。

王O奕

常常很多人堅持只購買有機蔬菜,卻無法理解那些無法使用有機農法的農友們的苦衷,並不是不願意改變,而是無法做出改變,因為使用貫行農法可以減少非常多的人力成本,在這青少年遠離鄉村的年代,人力成本早已成了農地最珍貴的資源。本人系上的課程中就有提及、實地參訪了坪林山區的台灣藍鵲茶這樣以流域收復為概念實施有機農法的品牌,雖然其實施有機農法的原因與平原中水稻田的原因不盡相同,方法也完全不同,但是這樣的概念或許是宜蘭農地急需需要的,透過整合、創立品牌的方式打開銷售的管道,或許可以以環境保育作為宣傳點,例如本次所進行農務的小鶹米已經是一個小有名氣的品牌,或許透過擴大規模,和周圍農友合作的概念去減少銷售的成本,進而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去持續維持環境友善、有機的經營理念,或者透過產學合作的方式減少人力成本,例如本次台大學生的援農活動,想必可以讓這樣的理念繼續擴大出去。

陳 O

授課教師及助教

闕河嘉

授課教師

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副教授
大學PLUS計畫共同主持人